font color=008000[书摘]font20年发端期

2024-06-23 22:05:0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font color=008000[书摘]font20年发端期英语中的“threshold”可以表示这样几种意思:(1)进入点或起点;(2)两扇门之间的通道;(3)表示疼痛状况,例如人的“痛阈”。这三种意思都适用于本书所指的发端期,即1985~2005年这20年。

  1985~2005年这段时期,世界发生了难以置信的变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世界经历如此巨大的变化,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很难找到另一段类似的时期。我相信,从现在回溯50年,这一段由几个20年构成的时期将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分水岭,一座显而易见的联通两个时代的时间桥梁。

  实际上,生活的每个方面都经历了变化。面对如此多的转型、变化和创新,我们很容易忘掉这段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简单回顾一下1985年:

  读者当中在成年期经历过这20年的人如果回想过去,会惊讶于如此巨大的变化。你已经适应并接受这么多新生事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以上对现实的简述会让你意识到,我们已经历沧海桑田。对于发端期的20年间尚未成年或刚出生的人而言,现在你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成年人,你今天的生活和父母过去的生活存在多么巨大的差异。

  人们写了很多书,谈论从模拟到数字、从等级体系到网络体系、从少到多、从快到更快、从国内到国际的一系列转变。我无意老调重弹,或者深入探讨这些主题。本书毕竟是关于宏观趋势的,这是重塑人类世界的最大力量。不过,我认为,简短的概述具有积极意义,不仅是对这20年的发展进行回顾,而且为论述20年发端期之后的转折时代奠定基础。

  1985~2005年,发达国家完成了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这种转变为前文提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奠定了基础。此外,它在音乐领域的效应也很明显:模拟唱片和磁带过渡到CD,又进一步发展为数码音乐下载技术。下载技术大大提高了互联网的使用率,导致受影响的行业大规模洗牌,引发行业去中介化现象。

  你是拥有录像机的40%的美国人中的一员,你所观看的录像大多数是自己(费了一番周折)录制的,因为录像带出租店很少。

  很可能从未听说艾滋病或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自然也从未听说过基地组织、外包、精简人员、廉价机票、DNA(脱氧核糖核酸)图谱和互联网。

  对数字技术的研发还提高了信息的访问速度和使用频率。消费者无须等待,快进就可以直接播放CD上最中意的歌曲,或者跳转至DVD上最喜欢的场景,性急的消费者期待自己的“点播”要求得到满足。现在,正是这样的心理推动了消费者授权和个人授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立即下载音乐;越来越多的电影可在线播放;视频可以实时上传,供人观看。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得各种形式的娱乐内容,我们可以决定需要什么、何时需要,通常还能决定需要多少。这就是永远在线、永远可得。

  1985年,世界大部分地区仍然围绕等级体系运转。出现于工业时代的集权制所具有的吸引力在企业和政府中形成了等级体系,实事求是地说,任何大型组织都是如此。事实上,相当于半个世界的东方阵营就是接受中央计划委员会的领导,甚至在社会领域,也存在权势等级,这是农业时代贵族阶层的残留物;此外,工业时代的强盗资本家建立的经济社会结构也延续下来。

  在20年发端期内,上述等级体系遭遇挑战,很多情况下,当大多数人围绕网络重组为新的社会结构时,这些体系要么发生改变,要么不复存在。垂直结构被摧毁,变为水平的网络结构。决策权分散到下层组织,等级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降低。新的联系方式允许人们避开传统社会结构,不受地域限制,按照共同利益建立关系。1985年,人们在等级分明的公司工作,在私人俱乐部里结交朋友;2005年,人们的职业身份转变为独立的承包商或企业家,通过社交网站联系。

  现在我们生活在网络世界。等级体系仍然存在,政府尤为明显,但是它们不再受到尊敬,而且经常因为运转缓慢而受到嘲弄。2005年,有些社会领域仍然存在大量官僚习气,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事实上,所有这些领域越来越受到鄙视,追赶时代的能力日益减弱。

  在等级体系转型为网络体系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由少到多的转变。即使在领域,参与者数量也在增加。1985年,联合国有159个会员国,2005年这个数字为191,主要是因为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南斯拉夫解体为5个国家。在现存的国家中出现了新的政党,这些政党通常以某项事务为立党之本,例如在若干发达国家崛起的绿党,它关注各种环境问题。国家的选择增加了。

  媒体可能是选择爆炸的最明显例子。1985年,美国有3家广播网和近20家有线家有线电视网。网站数量也由个位数增加至上千万家。

  在这种从少到多的转变过程中,市场上出现了帮助消费者进行选择的新技术。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加,遥控技术进入市场:电视观众不必从沙发上起身就可以调换频道。遥控技术有助于消费者即时快速地做出决定。对选择权的丧失意味着电视节目编排人员逐渐失去对观众的控制。音乐作品的网络交易也出现了这种失去控制权的现象,消费者可以选择单曲,不必再购买整张专辑。

  从少到多的转变所带来的关键性进步是每个人都拥有大量选择。面对上百家电视频道、数以万计种图书、上百万个网站甚至数十种不同的牙膏,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因此控制权也不断增强。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现在的消费者所拥有的选择权更多,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频繁地运用这种权力。

  在转折时代的今天,个人的权力日渐增加。我们将在本书第4章看到,作为个体的我们比过去的人掌握更多的权力。正是在20年发端期,选择开始爆炸式增长。这意味着,权力从生产者转移至消费者,从机构转移至个人。

  在20年发端期内,一切似乎都在加速变化。手机、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是这一加速过程的推动力。每隔18~24个月,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就会翻一番。人类你来我往的交流方式大多已经被彻底改变:过去,寄出书信和收到回信所需的全部时间约为一周;今天,发送电子邮件和收到回复全部过程需要几分钟,而即时通信只需几秒。我们再也不必等候某人回家或者去办公室回复电话,无论他身在何处,我们都可以与之通话。通信时间的缩短加快了交易、商业决策和制订计划的速度(现在青少年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随时策划活动)。与等级体系下的集权社会相比,在网络化的分权社会中,决策速度更快。借助运行更快的计算机,我们的工作效率比过去高很多。

  在20年发端期的后半部分,互联网开始迅速普及,当时人们可以昼夜不停地工作。午夜失眠使你精神不振?那就发电子邮件。财务预算需要重做?老板早上登录之前,预算报告就已经发送到他的电子邮箱了。工作成为全天候的事。

  通信前所未有地接近即发即复,这样的联系方式加快了人们的互动速度。诸多领域(例如医药、科学、无人太空探索、艺术创造和大多数出版方式)都出现了持续快速的创新,其他领域也经历了重大发展,使得变化的整体速度提高到史无前例的程度。

  到20年发端期末期,变化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世界发展不再是循序渐进(如工业时代那样),而是诸多社会领域同步发展。转折时代的大门就此打开,在这样的时代,变化本身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现在,我们生活在变化的环境中。

  东西方阵营的统一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和影响怎么夸大也不过分。1985年,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经济尚不存在,到2005年已是生机勃勃。1985年,东西方阵营之间存在极小规模的受到严格控制的经济往来;2005年,欧洲向俄罗斯采购了数百万桶石油,美国市场上随处可见中国的产品。以柏林墙倒塌为象征性事件,权力真空因此出现,于是各种世界性的力量蜂拥而至。“一战”之前经济全球化运动兴起,现在又一次重现升势,接着突飞猛进。

  正是在后冷战时代,西方开始积极推销它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西方企业建立国际供应链,以刚刚开放的国家和市场作为低成本工厂。西方消费文化受到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泛欢迎。这使得全世界的中产阶级人数开始快速增长。

  东西方融合的另一个方面同样意义深远,尽管可能不那么引人注目,这就是基本信仰和哲学的融合。20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特别是在粒子物理和量子物理领域)得出了若干核心结论,这个过程在20年发端期达到。物理学家不断深入研究更小的亚原子粒子,他们意识到万物的核心是能量。几个世纪以来,东方哲学、医学和宗教以这样一种信念为基础:一切皆能量。最终,如几位为东西方思想搭建沟通桥梁的思想家所预测的那样,两种学说殊途同归:万物归一。

  于是,在20年发端期内,阻碍建立全球秩序的经济、和社会因素消失,不仅如此,西方科学的基本思想和东方哲学思想部分实现统一。这种统一对美国和欧洲文化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瑜伽和冥想这样的运动迅速普及EMC易倍·体育,狄巴克·乔布拉(Deepak Chopra)的书登上畅销书排行榜。人类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在20年发端期内,西方忙于向东方推销注重经济效益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而后者则向前者传播更加统一、注重整体和社会环境的思维方式。所以,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重组和整合,还体现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新动向。

  现在我们看到的正是20年发端期内毋庸置疑的最伟大的成就,这项成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环境,永远地改变了人类。事实上,人类文明所需的时间、空间和地点将不同于我们以往的认知。虽然前述新技术刚问世时难以理解、令人不安,但是它们在本书写作期间已经被广泛接受。不仅如此,这些新技术发展之快史无前例。

  20年发端期不只是根本性变革期,还是此前数十年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的新技术经历爆炸性增长的时期。

  1975~1985年,计算机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这主要归因于首批个人计算机上市。在此之前,大多数计算机是机构专用的中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正如这些数字所示,显然,在20年发端期内,计算机从企业专用设备转变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设备,人人都可以使用。

  表2和表3中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与手机和互联网用户相关的数字。这两种新技术都经历了从进入市场到市场全面普及的过程,为世界提供了电子联系方式,或者说电子联通性。

  在20年发端期的起点,也就是1985年,人们主要通过固定电话联系,而且只有一些发达国家的家庭才安装了固定电线亿人拥有手机。全世界投入使用的电话不仅数量增加,还是可移动的,通信不再像1985年那样被限制在固定地点。

  这是极其重要的转变,因为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可以使用完全移动的通信工具。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与他人联系。1985年,美国的手机数量占世界总量的近50%,2005年该比例下降为10%。手机成为全球性的科技设备。

  互联网的发展更加迅猛。1985年,互联网还未向公众开放,所有的网络流量都来自机构。2005年,全球不断增加的网上交流彻底消除了时间和距离对人类通信的阻碍。这样的联通性与推动全球化的大规模社会、和经济力量相伴而生。有趣的是,如手机领域的情况一样,美国在1985年主导了互联网的应用,90%的用户在美国,可是到2005年,该比例跌至20%。世界正在迅速适应这种新的全天候电子媒介。这样的转型将创造一个“全球村”,其规模之大、联系之紧密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球村”概念的马歇尔·麦克卢汉都未预想到的。

  20年发端期内通过电子通信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全球村不只是由手机、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指数级增长形成的,所有上述技术的创新是一个持续发生的现象。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戈登·摩尔于1965年提出,指的是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速度每隔18个月翻一番,同时价格下降一半。这个定律已被现实验证,每隔一两年,就会出现新一代计算机,更小、更快,更强大,也更便宜。这样的进步不仅满足个人计算机市场的高速增长,而且大幅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率。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显著增强,它又影响到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因为调制解调器的下载速度每年都在增长。与此相伴的是功能越来越多样的手机逐渐小型化。2005年,个人计算机、手机、合约手机和互联网入口的价格即使与几年前相比,也出现很大幅度的下降。它们已经成为日用品。手机从一种最前沿的、不断改进的高端技术转变为可随意购买和使用的消费品。这一切都深刻地影响了新技术的使用模式。

  图1~图5表明了这样几个要点。手机、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这三项技术在20年发端期内表现出加速增长趋势,其中最后5年增长率最大。手机、计算机和互联网用户表现出同步增长。它们在全球得到普及,美国起初具有优势,而后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率追赶并超过美国。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世界的联系显著增强,不仅如此,交流速度和信息数量也急剧增加。所以,相互联系的人越多,产生的信息和媒体内容也越多。

  在20年发端期内,人们的交流引发了如此大规模的变化,这样的20年在人类历史上还未出现第二个。就这一点而言,20年发端期代表了历史的奇点。在这个时期结束时,世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联通性,这是新现象。实际上,就在几十年前,这还是不可想象的,只有科幻小说中才能见到。

  1985~2005年这20年是重要的过渡期,过去公认的“现实”转变为现在的新“现实”。在这个时期,20世纪人类的成就和观念与21世纪新兴的全球化现象发生碰撞。

  在这20年,曾经被广泛认同的商业经营方式、根深蒂固的销售体系和模式以及经济观念受到挑战、发生转变,甚至有时被弃用。很多行业在1985年被认为充满活力和影响力、发展势头良好,而在2005年只能勉强维持。整个行业在出人意料的短时间内就被淘汰。

  这20年不仅是21世纪和新千年的发端期,在这段时期,我们跨入了一个现在才意识到已身处其中的新时代——转折时代。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