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东北大学赋能桑梓·乡村振兴促进团——青年心向党乡村振兴行
东北大学赋能桑梓·乡村振兴促进团——青年心向党乡村振兴行2024年7月26日至8月5日,东北大学赋能桑梓·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开展了走访调研、拍摄和采访工作,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美丽“三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习总的话语寄托着对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跟随着振兴的脚步,实践队员们对团结乡的乐居古彝村、农副产品基地、豹子箐和乡政府进行了实地调研。团结乡地处西山区西北部,距主城区17千米,森林覆盖率为75%,被誉为“昆明后花园”,辖16个社区,11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4544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有彝族、苗族、白族、汉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为72%,辖区总面积424.66平方千米。人口结构以彝族为主,城镇化率仅为4%。
生态宜居,实现农村的“美”。实践团来到了具有百年历史的乐居古彝族村开展调研。乐居村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汉彝合璧古建村落,并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调研发现,乐居古彝村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修旧如旧,活化传承”的原则,对村落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优化,同时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依托村落优美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起了农家乐产业,开设了鲜花面包屋、刺绣屋、藏酒屋、茶庄、民族医药、民族曲艺馆、空灵瑜伽等一系列特色店铺,摆脱了原始农村仅仅依靠农业的发展模式, 赋能乡村振兴,提升村民、游客获得感。
调研乐居村之余,实践团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乐居村的全景进行取景,作为宣传乐居村不可或缺的素材,同时给乐居村极具特色的历史建筑特写镜头,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实现农业的“兴”。之后,实践团来到了团结乡小厂村云南农业大学滇中台试验基地,并开展了走进农场和实地调研活动。团结乡因地形呈盆地,白天热得快,晚上晴空辐射冷空气下压,形成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果蔬增糖添香去纤维的独特气候。为更好地感受农业生产的新变化,实践团走进西红柿农场,为西红柿苗打尖、缠绳,并采访当地的花农,了解到团结乡具有得天独厚的鲜花育种所需的气候条件,所育的花种远销海外。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们不仅了解了果蔬的种类、种植条件,也对农场的发展道路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决心和使命。实践队将以这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从果蔬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更多实地调研。
文化服务,实现农民的“兴”。紧接着实践团来到了团结乡豹子箐,对主办彝族火把狂欢节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团结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主要以彝族、苗族、白族为主,火把节是彝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之一。通过举办彝族火把节,并与当地的特色产业、旅游业等相结合,团结乡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政府的正确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最后,实践团来到了团结街道办事处,对街道办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在生态保护上,团结乡秉承绿水青山就是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辖区内森林进行保护,并开展护林防火工作;对河流进行治理,做好防洪防汛工作。在经济发展上,紧盯经济指标,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紧盯重点项目,经济态势稳健向好;紧盯招商引资,赋能经济发展新动力。
经过不断的创新发展,团结乡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来源单一,资金保障不足等问题。为实现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目标,团结乡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123”文旅发展新格局。
青年心向党,乡村振兴行。回顾整个实践过程,我们深深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也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希望和机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易倍EMC官网、有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我们期待将这次实践的成果转化为持续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篇章,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